top of page

電影筆記|我們在時代的刻板泥淖裡逆行(二):從《關鍵少數》看現代女性議題

「這是個關於夢想,關於勇敢,關於機運與圓滿的故事。

關於三個女性,與未完待續的太空夢。」




承〈她們〉。

在我們翻看每個歷史課本裡,皆會提及「英美在一戰後開放女性參政權,憲法新修」然而,早在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通過前,美洲這塊土地上的女權之聲,早自1848年的一場「紐約賽內卡福爾斯女性權利大會」便開始長達一世紀的爭奪。


其中,權利的成功推進除了是那遊行吶喊裡的每個步伐外,更多的是那些勇敢地站上各領域的高台,在尚且不自由的時空裡,懷擁理想的女性夢想家,如在修憲前便成功進入眾議會的第一位女性議員、見證憲法修正案通過的女性參議院主席。而在了解美國史、查閱BBC NEWS新聞資料《美國歷史見證:百年風雲話女權》時,可以十分具有時序感地理解其中的進程與艱苦爭取,一位位以「女性」為頭銜的政壇人物伴隨時代年表降生成就——州長、黨魁、大法官、司法部長、國務卿等,即使美國歷史上尚未出現女總統,我們亦可看見如今多國家的女性領導人備受關注與讚賞,在諸多領域裡能備受矚目。


而在《關鍵少數》的背景,更同時結合二十世紀美蘇兩大冷戰對手,於當時為爭奪航天實力而展開「太空競賽」。三位女主角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了NASA(美國太空總署),並展現自己的數理、工程能力。以下的心得將會與故事內容將會穿插進行,希望能令各位感受到其中的劇情轉變與我的個人思索。


你知道嗎,這裡看似惡貫滿盈,但也充滿善意。

這部作品最令我欣賞的,便是其中除了寫實地講述三位主角的心路歷程、職場冒險外,也藉由身旁諸多不同角色,善惡交織,縫合成一個時代的架構。劇情裡,「有色人種專用」的標籤與門牌貫穿劇中物品,圖書館、公車站、IBM運作室裡的複雜眼光乃至於歧視,事實上皆是對於特定人群無聲的兇器與傷害。


歧視與種族隔離下的生活當然不容易一帆風順,編劇透過一種「進二退一」的情節演進,讓我們以第三人稱的角色看著 Katherine的生活軌跡,她以優異的計算能力進入了看似比起「西部有色人種計算區」更高級、接收前端資訊的水星計畫,但卻未曾想過一到新的工作地,迎接他的便是男性同事的輕視、因她的黑人種族身份,而不完整缺漏不堪的數據資料,以及嶄新的、一壺貼著「有色人種專用」的咖啡壺。


高級工作區不存在有色人種專用廁所,狼狽的Katherine總是只能在分秒必爭的計算工作間

隙,步行二十分鐘至原本西部的計算區如廁。擅離工位而被質疑,背後殘忍無奈的「真相」在一次情緒潰堤中揭示。在上司砸毀太空總署裡所有標有「有色人種專用」的化妝室門牌後,有了超越想像的進展。


「在NASA,以後再也沒有這種區別。」



彷彿是時間洪流裡的一場場截彎取直,唯有潮水狂湧才能改變方向。勇敢的女性用一場狼狽的嘶吼換來部分正義的來臨,於是我們在未完待續的抗爭裡,有了「表達訴求」的勇氣。





然而,看似蒼白的世界也有善意。電影的也展現了壓抑生活之外的美好,三個女性朋友工作之

外的狂歡、彼此相互調侃的自信與自由、對於愛情純粹的想像與期待。

而其中,由Glen Thomas所飾演的John Herschel Glenn(史實裡第一位進入太空軌道的美國太空人)是我認為劇本裡最能在時代的刻板中「劃破偏見,霧散雲開」的正面人物之一。他身為水星任務的核心,當然也是計算組必須精確「保全」的生命,但他自始自終皆是個

正向、樂觀之人,無差別對待任何性別與崗位的太空總署成員。也是唯一一個在見識過Katherine的計算能力後,直言不諱表達信任,甚至主動展現立場「只有她認可這些數字,我才會確認任務安全。」




表達訴求,我們熱愛無休,肆意成長。

另一段令我很感動的,便是三位女性各自的成長。


Katherine Johnson”


電影從一開始便經常以Katherine的視角說故事,女孩在備受壓力的種族隔離時代成長,成了天賦異稟而聰慧的數學天才。他的蛻變與堅定,直到觸及太空總署的當下,本身就是一場令人動容的成長。


在天賜機運之下,她似乎是三個女性中最早觸及機會的人,在劇情遞進裡,Katherine不再僅是微弱發聲的女性,開始堅定自己的能力,開始爭取屬於自己的機會,最終不再僅是那黑板前

提供數據的無名英雄,她首次成功打開僅屬於男性、白人工作者的會議大門、在報告書上署名,讓人們知道數字與得證背後,是源自於她一筆一畫的驗算假設,令世界給予其掌聲與歡呼喝采。




Mary Jackson”


Mary至始至終都為了成為專業工程師而努力,她能準確指出太空艙的表面弧度係數問題、清楚接上老工程師的提問,卻因為當時太空總署的工程師門檻而無法進一步升職。成為正式工程師的前提是修習完特定的一門課程,然而這門課程卻始終不開放女性或有色人種就讀。在電影裡我們見證了這個角色從沈默到自我爭取的蛻變,最終收穫家人、丈夫的肯定,並於開庭時自信地向法官爭取:「我願成為這門課程裡的第一位有色人種女性。




Dorothy Jean Johnson Vaughan”

在電影開頭,Dorothy一直扮演著「西部有色人種計算區」的偽主管。因為種族原因,始終沒有被賦予管理階層的頭銜,也在前述兩位女性漸尋出路後,因為IBM的進駐,人工計算區瀕臨解散。現實的考驗下,我很喜歡Dorothy對自己的員工、孩子說的這段話:


「我們要堅信一切正確的事。」

「若不持續認識新事物,被淘汰的就是我們。」


她透過自學,自發性的教導全體計算區的女性學習IBM操控技巧,最終成為整個太空總署第一個能啟動、運轉IBM進行數據計算之人。我想當觀看完這部電影後,我們都不會忘記這個畫面:因為能操控IBM,Dorothy帶領整個「西部有色人種計算區」升職,帶著自己終於通過申請的主管聘任書,從狹窄陰暗的地下辦公室走向嶄新電腦的實驗房。


心懷宇宙與嚮往,我們所向披靡。

此電影為真人真事改編,其中的角色皆有原型。然而不知為何,我總認為,即使這樣的劇情全然虛構,由一群追逐天文夢的女性來演繹、開展一場平權主題的爭取,真的十分貼切而合適。生於刻板印象深入人心,偏見定義一切能力,性別種族皆有黑白分界的時代,電影中的友情、理想甚至愛情卻仍始終純粹,角色們身在其中能擁有這樣的靈魂,是令我敬佩且震撼的。她們習慣了破釜沈舟,練就了挫折後重生的本領,於是能堅定自己所欲往之途,於是能擁有足夠勇氣,在無人行過的荒蕪拓深陌路,為自己與後人開道。此刻你我寂寂無名,卻能看幾位女性在電影中閃亮耀眼,Katherine成為能與長官比肩同行的數學家,Mary聽著夜間大學部得來不易的選修課,一腳踏入工程師的門檻,Dorothy已然是IBM部門的主管,現實如此,電影藝術作品亦然。而她們始終心懷宇宙,攥緊嚮往,教會我們同樣懷抱自己心想的銀河天光,道阻且長,但人人皆將所向披靡。

Σχόλια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