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筆記|皮囊之外,心靈奇旅(二):從皮克斯動畫《靈魂急轉彎》看人性之旅
- 依宸 余
- 2022年6月14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已更新:2022年6月14日
「有關那突然到來的機運,與夢想的重量。」
在討論完《腦筋急轉彎》後,接著讓我們來認識這部《靈魂急轉彎》。比起有點陳舊的《腦筋急轉彎》,《靈魂急轉彎》為皮克斯較新的一部作品,其故事背景為雙主線設定。
兩個有趣的角色(靈魂,如下圖)。其中一位為Joe Gardner,是一位天生有音樂夢的爵士鋼琴家,卻因為各種時運不濟,淪落成一位普通中學的音樂老師,日日指導著沒什麼企圖心的小樂團,期待某日能翻身。另一位是代號為22號的無名靈魂,因為始終找不到靈魂的「火花」(spark),而一直拿不到前往「地球」的通行證。兩個迷茫的人,在投胎先修班(Great Before)的空間相遇。

“我還不能死!”

本部電影的第一個轉折點,便是主角Joe在一次機會下,難得能夠成為著名爵士樂手的鋼琴伴奏,歡喜自己的夢想即將實現,卻不幸失足掉落路中間的施工處,於是被傳送到了「靈魂的太平間」(將死之人)。極力掙扎的Joe,陰錯陽差來到「投胎先修班」(Great Before),遇見了一群即將誕生於地球上的新生命們。
“很簡單,只需要找到自己的「火花」。”
Joe遇見了代號為22的靈魂,據他人所說,擁有「投胎」的機會很簡單,只要在興趣探索時找

到自己的「火花」。
但比起其他靈魂早就尋找好自己的目標,22卻始終興致缺缺,然而,未能找到火花的靈魂最終將在「忘我之地」失去意識,被「放棄投胎」。
於是她與Joe進行交易,只要Joe為她在人間找到感興趣的事物,22便願意坦然將「地球入場券」給Joe,讓他能回去現實完成自己的演出夢想。

遊戲人間的旅途開始。《靈魂急轉彎》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紐約,本部動畫同時具備全然虛構幻想的「靈魂世界」以及充滿煙火氣與街道人潮的「紐約市中心」。兩人探索著穿梭紐約地下鐵、餐廳、駐唱酒吧。22在各地駐足,她看著街頭藝人琴盒裡的硬幣紙鈔漸增、看著如竹蜻蜓般的桃花心木種子落下、第一次嘗試披薩⋯⋯,漸漸地手中攢滿看似毫不相關卻又獨特的小物。她意外與Joe交換靈魂,於是在生澀地與人互動間,了解了Joe的學生 Conny 對於爵士樂「熱愛與現實」中掙扎、聆聽Joe的好友面對職業的選擇與曾經的迷茫,如果為愛放棄夢想,那生命還會不會「快樂」?、體會Joe的母親,即使對於兒子的音樂夢不存在信任,卻依舊全力為他準備體面的表演服,在最後一刻祝福他得償所願。
“我很喜歡。 我想仰望天空,想步行在紐約大街上,這就是我的火花。”
世界盛大,22備受驚奇與動容,他與Joe說道,自己已經尋找到火花了,卻被Joe駁斥,認為22所經歷的只是「生活」,不是目標或理想。22落空而沮喪,於是與Joe毀約,意外被捉回了原

本的「投胎先修班」。
系統顯示22通過考驗,集滿了前往地球的元素。Joe始終不相信22找到了「火花」,並自以為是地將這樣的進展歸咎22曾與自己交換了身體,因此火花來自於自己本身的爵士夢。
22感到惘然,不知所措,放棄了通行機會,陷入了「忘我之地」。而Joe回到了現實,踩點完成了自己重要的鋼琴演奏。
”其實這裡已經是大海了。“
我很喜歡這一段劇情裡,Joe與女爵士樂手的對話。看似「實現夢想」的Joe說道,

「我一直在等這一天。我以為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。」
女樂手回贈了一個關於「魚」的哲學故事:
一條魚向另一條年長的魚說,
「我一直想找到大家所說的海洋。」
「海洋?」年長的魚反問,
「你現在就身處海洋。」
「這裡?」年輕的魚疑惑,
「不,這裡是水。我想要的是海洋。」
--
我們究竟在尋找什麼?
內心出現叩問的Joe,無意間了解到,原來投胎先修班裡的「火花」,根本不是什麼支持一生的目標或夢想。
「火花?那不是目標。」
「當你準備好去生活,最後一個格子自動就填上了。」
我們倚賴著什麼而活著?
他結束演出,重回家裡狹小的鋼琴凳前,看著眼前的樂譜音符躍動,卻始終沒有感動。
這段情節是我整部作品裡最感動的片段。迷茫的Joe對著琴鍵發愣,爾後瞥見房角一隅22留下
的瑣碎雜物,那是她曾經鮮活過、到來過的痕跡。

凝視著毫無聯繫的物品, Joe突然能夠自在地彈琴了,跟隨指尖即興,他腦中閃過無數22與他在紐約市經歷過的無數剪影。他才意識到,原來所謂「火花」猶如靈感,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。而當時自在於街道奔跑、喜悅興奮地告訴Joe自己「找到火花了!」的22,早就擁有了在這個世界裡肆意生長的權利與自由。
“一生太短,我要盡興。”
劇情的結尾挺好猜,Joe回頭尋找迷茫中的22,告訴她,你也擁有前往世界的門票與嚮往了。
而Joe亦不再純粹為了夢想而生,他意識到鍾愛爵士樂,本身便能讓自己陷落沈溺理想的海,而夢想的鹹澀與酸甜美好,既是駐唱酒吧裡全場歡呼的鋼琴獨奏,同時,也是校園樂隊裡Conny的為愛堅定、是母親面容如常下的驕傲與支持、是朋友於理髮廳繁忙工作的滿足身影,是紐約街頭的一片樹蔭、一場夏風、一束格外眼熟的桃花心木種子、一首莫名耳熟的街頭藝人伴唱。
是一生太短,我要與妳一同盡興的愛,與陪伴,與堅定。
S/觀後感:
在看這部電影時多次落淚,主要是其中尚未有名字的22,實在有太多情節點與此刻的我們相像。「投胎先修班」彷彿經歷不同學生階段的每一個我們,經歷小型社會、性格形塑、興趣發掘。選科系、選類組、選志向,如同電影裡的22,神情興奮但仍惴惴不安的訴諸世界「我找到火花了。」卻可能時刻遭受到他人似Joe的簡潔評價:「你這個動機稱不上夢想。」
究竟什麼能支撐此刻的我們行向生命的十七歲?我在打下這行時,嚴肅地問自己。
夢想定會佔據一個解答,那在所謂理想尚且模糊之時,其他的力量又是什麼呢?
我想,是名為生活本質的那場紀錄片。
是僅屬於我們每個人獨特的一鏡到底。
使對你而言最獨特的歌單,是顛顛倒倒排列組合,隨著年歲替換內容的房間書架。
是那些被歸類為獨家記憶的特定空間與日期,
是手機快門隨手一按,有且僅有自己與好友能知道當初到底要拍什麼的意識流照片,
是思緒模糊但仍要堅持的熬夜日常,(因為知道有人同時和你一起清醒亦然)
是一篇篇總超過字數的日記與書評,
是微小但卻總堅定承諾的約定,
以及名為時間本身、記憶本身,恆真而無價的膠卷定格。
「須臾剎那,我點燃夜空白蠟,火樹銀花。」
我自詡願那掌心恆久溫熱,滿載絮語。 夢想的重量,似熱氣球般浮掠長天。
Comentarios